耀海云

客服电话:17348810739

总访问量:250713

微信扫一扫

扫一扫关注

冯秀军:建设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关键要义

   2024-04-09 中国教育新闻网-《人民教育》1870
导读

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,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,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,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。五年来,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,党和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战略举措,思政课建设发生了全局性变化,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。面对新阶段新要求,必须抓住建设高水平高质量思政课教师队伍这个关键,着力在增强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、荣誉感、责任感,激发教师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提升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上下功夫。

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,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,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,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。五年来,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,党和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战略举措,思政课建设发生了全局性变化,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。面对新阶段新要求,必须抓住建设高水平高质量思政课教师队伍这个关键,着力在增强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、荣誉感、责任感,激发教师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提升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上下功夫。

一、办好思政课,关键在教师

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,必须深刻认识、牢牢把握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。

思政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,教师队伍建设、教材编写修订、教学内容研究、教学方法改革、教学质量评价、前后学段衔接、领导管理体制、社会力量支持等,都是影响建设成效的重要因素。同时,这些因素之间以各种方式相互作用,共同对思政课建设发挥影响。具体的思政课教学也不仅限于课堂的教学活动,国际国内形势、社会热点事件、网络大众传媒等,课内课外、校内校外、国内国外的因素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与教学发生联系、产生影响。因此,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高质量发展,离不开系统观念的指导,必须注重从整体和全局认识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关系。缺乏观照全局的系统观念,“攻其一点、不及其余”,思政课建设就容易陷入片面一隅,很难取得实质性改进和整体性进展。

系统观念中蕴含着矛盾思维,对思政课建设的整体性认识还要抓住主要矛盾。在思政课建设的众多要素及其关系中,思政课教师是其他各影响要素汇聚的“终端”,因而是其中的关键要素和主要矛盾。推进思政课建设的各项文件和政策,要经由教师的转化才能最终发挥对教学活动的影响;思政课教材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成果,要经由教师的消化吸收向课堂传导和输出;各种教学资源开发、教学技术方法革新,要经由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和实施。一言以蔽之,一切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努力,最终能否转化为教学的成效,离不开思政课教师在“最终转化”环节上的关键作用。如果把思政课建设系统工程中所有要素的运作看作一个“外部过程”,把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影响的吸纳视作一个“内部过程”,那么思政课教师既是聚合外部因素的“终端”,也是连接“外部过程”与“内部过程”的桥梁。这一“终端”和“桥梁”的质量,既影响甚至决定着外部因素、外部过程的作用发挥,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、“内部过程”。优秀的思政课教师,不仅可以使“外部过程”效益最大化,甚至可以弥补“外部过程”的某些不足。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即在于此。深刻理解这一点,就要牢牢把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,避免思政课建设颠倒主次,停留于表面,在“外围”空转。

二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,关键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

思政课教学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,综合性、变化性、复杂性特征明显。同时,思政课教学还是一项“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”,“思政课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,而应该是观察认识当代世界、当代中国的立场、观点、方法”。[1] 思政课教学的这些特点,意味着它不能靠简单机械的保守方式来完成,而是需要思政课教师以高度的自觉主动、付出极大的努力来攻克其中的困难和挑战。因此,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,离不开思政课教师的主体性参与,充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关键。

作为一项以智力活动为主、面向人的思想和心灵的教学活动,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全程在场、全时在线。体力劳动或许可以在被动条件下完成,开展智力活动却不能离开个体的主体性参与。个体的主体性集中体现为开展智力活动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。一旦个体的主体性“离线”,陷入消极、被动、僵化之中,智力活动就会自动终止。因此,注重激发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开展好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保障。

此外,同样作为智力活动,思政课教学与以讲授客观知识为主的专业课教学也不尽相同。思政课教学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树立科学的信念信仰为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。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和信念信仰在人的头脑和心灵能否扎根,既要建立在客观现实基础上,也离不开个体的主观能动性。比较而言,客观知识的教学过程中,对个体的主观情感依赖相对较少;而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,离开个体的主体性参与和情感性体验,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的确立就无法完成。特别是一种坚定而崇高的理想信念信仰的确立,更是需要强烈的情感投入和强大的精神意志参与。因此,思政课不是单向度的知识搬运和灌输,而是双向的师生思想交流和情感互动。师生间主观思想认识的交流和个体情感体验的共享,是思政课教学活动得以实施和完成必不可少的纽带。特别需要明确的是,思政课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占有主导地位,负有以自身“教”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激发和唤醒学生“学”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的主要责任,这也因此对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影响甚至决定着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成效。面对新时代新阶段对思政课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,是积极认同还是消极抵触;面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机遇新事物,是主动尝试还是安于现状;面对思政课教学中的困难和挑战,是迎难而上还是躲避绕行;面对学生的思想困惑和成长需求,是直面回应、创新回答还是视而不见、充耳不闻……这些都是对思政课教师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的检验,也是影响思政课改革创新成效的关键因素。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不同,就会在这些问题面前给出不同的答案,也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教学教改成效。在现实中不难发现,思政课教师不同的主体性状态背后,是完全不同的工作状态和课堂样态。处于消极、被动和保守状态的教师,常是疲惫、厌倦、抱怨、挑剔的样子,其课堂也多是暮气沉沉、万马齐喑。长期处于这种状态,就容易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所批评的那种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,照本宣科、应付差事”的教师;而优秀的思政课教师,多充满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总是保持着饱满、昂扬、愉悦、高效的精神风貌,其课堂洋溢着生动活泼、百花齐放的氛围,思政课改革创新自然而然地发生,并取得真实的成效。



 
(文/小编)
 
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
0相关评论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,作者: 小编。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https://www.91yhy.com/news/show.php?itemid=50 。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1111@qq.com。